網上購物實現精準營銷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。然而,互聯網無法顛覆人性,取代線下體驗,建立人類實體情感的連接,線上購物已日漸從增量市場轉化為存量市場的競爭,并呈現出線上線下融合的發(fā)展態(tài)勢。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數據,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8萬億元,其中網上零售額9萬億元,線下零售額占比約76%。近40萬億的零售市場,在線上線下融合的帶動下,新的消費形式不斷涌現,創(chuàng)造并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化、個性化的需求,國內市場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,零售業(yè)正式邁入智慧時代。
近日,生鮮零售的“新物種”T11新店在北京朝陽公園核心商圈開業(yè)迎客。T11創(chuàng)始人杜勇談及零售的未來,篤定道:“我特別堅信AIoT是整個零售業(yè)未來的骨架,而不再是非常老舊的ERP系統(tǒng)?!痹谶@個主打“不只是超市”的“好零售”概念場景中,T11與致力于以AIoT賦能產業(yè)的特斯聯科技一拍即合,2019年6月6日,特斯聯科技與T11宣布共建國內首個高端數字“新零售”樣板,并在品質與科技兩大方向開展戰(zhàn)略合作,用AI、BI、AIoT、云計算與邊緣計算等技術打通線上線下零售融合,在行業(yè)內率先打造出“云-霧-端”三級技術架構支撐的“AI+BI+零售”范本。圍繞“人、貨、場、單”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部署,朝著智慧零售的新起點邁進。
品質+科技,迎來零售產業(yè)結構性變革
杜勇認為“零售只有好與不好”。好零售就是“在最美的超市,買品質最好的東西,而且價格不貴”。T11更希望最終能夠從消費前端影響供給面,也就是對零售產業(yè)的結構性進行改革。
從供給側推進零售產業(yè)的結構性變革有三個重要方向:創(chuàng)新服務供給,滿足與釋放潛在的消費需求;探索差異化的業(yè)態(tài)融合模式,提升運營能力;新技術為產業(yè)發(fā)展注入動力和活力。
“好”就意味著“品質”,而這背后更多的是冰山下的變革。“消費者感知的優(yōu)質商品與服務、舒適購物體驗和便捷的物流配送,是冰山之上零售變革的外顯,冰山之下才是真正的系統(tǒng)性工程——從需求到體驗、從供應鏈到消費者、從線下零售服務到線上運營、從新技術應用到商業(yè)模式改良。”杜勇說。
其實,商家提升運營能力和提供消費者更好的體驗,是一體兩面的問題。而這其中最關鍵的環(huán)節(jié),是人;最核心的工具,是數據。T11選擇了擅長技術場景落地的特斯聯科技,用AIoT這股力量開啟從“好零售”到“智慧零售”的探索。
特斯聯獨創(chuàng)NanoCell數據模型,以消費體驗為核心實現精準服務
智慧零售的核心在于,在圍繞消費者而產生的購買行為、場景體驗、生產設計和跟蹤服務中,融入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和平臺,滿足企業(yè)對于消費者觀察、供應鏈管理和場景布局的效益優(yōu)化,打通線上線下流量實現線上運營的精準化營銷和線下店鋪的獲客、轉化、提效。因此如何利用好AIoT和大數據技術賦能線下零售,使顧客在線下場所的逛店、選品、消費過程數字化,準確反映人與貨、場之間的互動關系,成為零售智慧升級的關鍵。
為了厘清這些關系,我們假想一次線下零售的購物過程:當你在某個炎炎夏日走進賣場,雖然今天購物的主目標是一組剃須刀或是一包化妝棉,但還是習慣性的先到冷飲區(qū)看看,而后了解下今天的時令水果是否有折扣……逛了一圈,最終的消費信息將體現在你的結賬單上。而這個過程中的數據,可不只是你買了什么這么簡單。從到店時間、離店時間、先看了哪個區(qū)、關注了什么品牌、聽到了何種打折促銷宣傳、看過了A貨品最終卻買了擺在旁邊的B貨品……在你逛店和選品整個過程中的走、聽、看、摸、拿等等都可能產生錯綜復雜的不同類型的數據。
智慧零售大腦NanoCell數據分析決策流程
繁雜的數據中,如何挖掘出能夠幫助經營者決策運營布局,讓消費者在合理的時間、合適的地點,以最快捷的方式買到超出期望的產品,完成愉快的體驗,就是智慧零售所承擔的使命。精細化地數據挖掘、交叉關聯分析,讓有效數據發(fā)揮最大價值,是特斯聯在零售場景中著力解決的問題。為此,特斯聯獨創(chuàng)了NanoCell四維模型,以線下零售購物行為中的四個關鍵要素“人”、“貨”、“場”、“單”作連接點,構建一個正四面體,任意兩點之間的相互關系均構成一組有效數據,在分析時產生結果。例如,人與貨可生成個性化的單品傾向,貨與人能得出品類關注度和觸碰率的結果;單與場可以細顆粒地分析坪效,而場與單則能夠規(guī)劃出分時、分區(qū)的熱力圖等。
特斯聯科技產品營銷總監(jiān)姚郁巍介紹道:“NanoCell是針對線下零售場景一套高效數字化分析模型,是整個智慧零售的大腦?;谶@套模型特斯聯構建生長出完善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,將顧客的行為、貨品選購、潛在消費、歷史訂單等多維數據融合起來,為門店店長、品類主管和采購人員等提供數字化運營決策依據,更優(yōu)質的調整供配貨情況,進而達到終極目標:更好的服務消費者?!?/p>
邊緣AI能力讓零售普“慧”
獨創(chuàng)的數據模型,讓特斯聯的AIoT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從本質上區(qū)別于其它算法、硬件或生態(tài)鏈驅動的智慧零售方案。通過搭建前端的智能感知設備構建AI系統(tǒng),將線下零售前場的“人貨場單”數據匯聚到邊緣融合服務器中進行計算,實現線下零售場景中客戶消費活動的數字化還原,為智慧零售BI系統(tǒng)提供數據支撐。
對于零售商家來說,數據的安全性、穩(wěn)定性和保密性是剛需要求。特斯聯科技首席架構師王海華表示:“對于線下商業(yè)場景來說,單一商業(yè)場景對數據的保密性,是一般商家的需求。此外,零售行業(yè)是微利行業(yè),能夠將計算分級處理,控制數據挖掘的成本也是業(yè)務場景的切實需求?!碧厮孤撏ㄟ^彈性的、私有化的部署方式,對線下零售數據節(jié)點和AI算力進行匹配。
特斯聯Poseidon邊緣計算系列產品,讓前端感知設備的多路數據在本地匯聚與處理。打破業(yè)界普遍使用SOC架構的做法,創(chuàng)新性通過分層處理、分散算力,充分利用線下行為的空間、時間連續(xù)性,完成相鄰區(qū)域數據去重與拉通,使得計算更加準確,以最合理的算力運用去擁抱業(yè)務。在智慧零售場景的AI邊緣算力部署,也依托特斯聯“云邊協(xié)同”的能力部署,將邊緣云的價值發(fā)揮到最大。
王海華自信地談道:“在AIoT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中,特斯聯做到了從前端到后端的硬件設備。邊緣側的彈性部署和算力分層,在保障計算精度的同時大大降低預算投入,并可以隨著客戶的需求發(fā)展而成長。目前,特斯聯的方案部署成本相較于業(yè)界平均水平降低25%,坪效提升約20%。這有望使AI大規(guī)模落地零售場景成為可能,相信不遠的將來“智慧”成為零售行業(yè)標配?!?/p>
BI的價值:從坪效提升到體驗優(yōu)化
AI能力的部署,完成了零售場景數字化的“地基”搭建。而智慧零售的“高樓”更需要商業(yè)數據的運營能力,即BI(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(yè)智能)能力。面對市場紛雜的BI系統(tǒng),必須強調的是,BI的核心能力是數據洞察,而非數據展示。在特斯聯的NanoCell數據模型中,每一組“人貨場單”關系都將產生至少12組有效數據。在消費者的一次購買過程中就將產生若干組這樣的數據,如何讀懂這些數據,形成決策依據,是一個龐大的工程。
而實現這一切得益于高效的數據計算模型,從每個數據獲取之初就考慮到其商業(yè)應用價值。比如通過模型計算,可以將客戶身份標識變?yōu)椋?汀⒃L客、重要客戶等不同聚類;消費類型被設定促銷型、猶豫型、決策型等標簽。讓線下商業(yè)零售管理者能夠清楚掌握自己消費人群特點,購買偏好等。
基于NanoCell數據模型的BI系統(tǒng)
T11相關負責人表示,對消費者購買帶來最直觀感受就是:了解客戶購買偏好后,我們會盡快調整貨柜產品,讓客戶買到自己最想買的東西。根據數據分析,我們也會調整貨柜區(qū)域,以及客戶購買商品的路徑等,一反過去只依靠單一店長管理經驗的模式??萍嫉谋旧硎菫榱颂岣哳櫩唾徺I體驗,這是利用科技優(yōu)化線下商業(yè)的本質,而不是為科技而科技。另外,技術帶來的變革不僅體現在購買體驗上,對運營者來說,還能提升運營效率與管理管理。
技術激活“萬億”智慧零售新增量
據IDC報告,零售業(yè)當前主要面臨四大驅動因素:加快以技術為中心的轉型、引進能夠推動顛覆和創(chuàng)新的新型融資模式、推廣人工智能分析,以及發(fā)展機器對機器學習。中國零售業(yè)經歷了三次大的變革,前兩次分別是實體零售和虛擬零售,而第三次變革正是當前虛實融合的智慧零售。隨著新技術的應用,“人”的全方位數字化,驅動著“人貨場”從割裂走向融合。
特斯聯科技致力以線下商業(yè)行為全數據化為增長引擎,協(xié)助更多零售商家,全面提升零售數字化進程,幫助商家更好的按照自己的商業(yè)邏輯去經營。特斯聯科技也將助力打造出更多智慧零售品牌,構建并完善出賦能傳統(tǒng)產業(yè)智能化升級的新版圖。
本文鏈接: http://cleverim.com/news/detail/5d5fc31008813b0001c352a0